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(大学语文)
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(大学语文)
第1卷 (选择题,共40分)
一、选择题:1~2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40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。
1.下列文献中,属于国别体杂史的是【 】
A. 《春秋》 B. 《战国策》 C. 《史记》 D. 《汉书》
2.下列关于孔子的描述,错误是【 】
A.倡导 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民本思想
B.主张治国以礼、为政以德
C.提倡 “有教无类”的教育思想要
D.晚年整理 “六经”
3.巴金的 “激流三部曲”是指【 】
A. 《春蚕》 《秋收》 《残冬》
B. 《雾》 《雨》 《电》答
C. 《家》 《春》 《秋》
D. 《毁灭》 《踪迹》 《背影》
4.《张中丞传后叙》讲述了 “睢阳保卫战”的故事,同属文中英雄人物的是 【 】
A.张巡、许远、贺兰进明
B.张巡、许远、张籍题
C.许远、南霁云、张籍
D.张巡、许远、南霁云
5.下列诗歌在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【 】
A. 《山居秋暝》
B. 《关山月·和戎诏下十五年》
C.<蜀相>
D<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>
6. 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【 】
A.盛衰之理,虽日天命,岂非人事哉?
B.满招损,谦得益
C.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
D.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
7.被列宁称为 “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”的是 【 】
A. 曹操
B.王安石
C.韩愈
D.辛弃疾
8. 《边城》 《故都的秋》 《论快乐》的作者依次是 【 】
A.钱钟书、郁达夫、沈从文 B.沈从文、钱钟书、郁达夫
C.钱钟书、沈从文、郁达夫 D.沈从文、郁达夫、钱钟书
9. 《李将军列传》引用的 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出自 【 】
A. 《论语》
B. 《孟子》
C. 《礼记》
D. 《韩非子》
10.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【 】
A.茅盾 《子夜》、鲁迅 《狂人日记》、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都是优秀的长篇小说
B.郁达夫、冰心、朱自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
C.闻一多、徐志摩、梁实秋都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
D.郭沫若 《炉中煤》、戴望舒 《雨巷》、艾青 《我爱这土地》都是抗战时期的诗歌
11.下列作家中,作品具有 “含泪的微笑”这一独特风格的是 【 】
A.契诃夫 B.欧·亨利
C.屠格涅夫 D.莫泊桑
12.下列作品中,记述了人物一生遭际的是 【 】
A. 《张中丞传后叙》 B. 《马伶传》
C. 《冯谖客孟尝君》 D. 《李将军列传》
13. 《郑伯克段于鄢》中,姜氏所偏爱的人是 【 】
A.共叔段 B.郑庄公
C.公子吕 D.颍考叔
14.成语 “狡兔三窟”出自 【 】
A. 《答司马谏议书》 B. 《谏逐客书》
C. 《秋水》 D. 《冯谖客孟尝君》
15.李清照 《声声慢 ·寻寻觅觅》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【 】
A.比喻 B.夸张
C.叠字 D.拟人
16.下列句子中, “而”字可译作 “却” “但是”的是 【 】
A.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
B.盛以锦囊,负而前驱,及凯旋而纳之
C.辞日: “责毕收,以何市而反?”
D.度不中不发,发即应弦而倒
17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【 】
A.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
不如早为之所,无使滋蔓
B.与尔三矢,尔其无忘乃父之
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
C.然虏卒犯
为卒三年
D.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及庄公即位,为之请制
18.下列句子中,不是被动句的是 【 】
A.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
B.蔓草犹不可除,况君之宠弟乎?
C.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
D.而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
19.下列各句中,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【 】
A.争知我、倚栏杆处,正恁凝愁 恁:如此
B.倩何人,唤取红巾翠袖,搵英雄泪 搵:擦
C.操吴戈兮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 被:表被动
D.尔 卜尔筮,体无咎言 尔:你
20. 下列句子中,划线部分翻译错误的是 【 】
A.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
哀吾生之须臾:悲叹人生不过是短暂的片刻
B.而随俗雅化、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
随俗雅化:随着时尚打扮得很漂亮
C.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日滋之师
日滋之师:一天比一天增加的军队
D.臣以供养无主,辞不赴命
供养无主:没有主人可以供养
第Ⅱ卷 (非选择题,共 110分)
二、文言文阅读:21~29小题,共30分。
(一)阅读欧阳修 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21~23小题。
世言晋王之将终也,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:“梁,吾仇也;燕王,吾所立;契丹与吾约为兄弟,而皆背晋以归梁。此三者,吾遗恨也。与尔三矢,尔其无忘乃父之志!”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,其后用兵,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,请其矢,盛以锦囊,负而前驱,及凯旋而纳之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,函梁君臣之首,入于太庙,还矢先王,而告以成功,其意气之盛,可谓壮哉!②及仇雠已灭,天下已定,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,仓皇东出,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,君臣相顾,不知所归,至于誓天断发,泣下沾襟,何其衰也!
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?抑本其成败之迹,而皆自于人欤?
21.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。 (2分)
22.①②两句论证的内容有何不同?构成了怎样的关系? (4分)
23.这段文字最后一句,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有什么作用? (4分)
(二)阅读 《李将军列传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24~26 小题。
广廉,得赏赐辄分其麾下,饮食与士共之。终广之身,为二千石四十余年,家无余财,终不言家产事。
广为人长,瑗臂,其善射亦天性也,虽其子孙他人学者,莫能及广。广讷口少言,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,射阔狭以饮。专以射为戏,竞死。广之将兵,乏绝之处,见水,士卒不尽饮,广不近水,士卒不尽食,广不尝食。宽缓不苛,士以此爱乐为用。其射,见敌急,非在数十步之内,度不中不发,发即应弦而倒。用此,其将兵数困辱,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。
24.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,请用 “Ⅱ”号标出。 (3分)
25.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哪些特征? (4分)
26.翻译 “专以射为戏,竟死。” (3分)
(三)阅读韩愈 《杂说 ·世有伯乐>,然后回答27~29 小题。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
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呜之而不能 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日:“天下无马!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
27.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? (4分)
28.请说明 “千里马”与 “伯乐”分别有何喻义? (4分)
29.给下列两句里的加点字注音。 (2分)
(1)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
食:
(2) 一食或尽粟一石
石:
三、现代文阅读:30~38小题,共30分。
(一)阅读鲁迅 《灯下漫笔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30~32 小题。
因此我们在目前,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,有烧烤,有翅席,有便饭,有西餐。但茅檐下也有淡饭,路傍也有残羹,野上也有饿莩;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,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(见《现代评论》二十一期)。所谓中国的文明者,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。所谓中国者,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。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,否则,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130.这段文字揭 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?作者以什么手法来揭示这个现实? (4分)
31.这段文字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? (4分)
32.这段文字中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? (2分)
(二)阅读巴金 《爱尔克的灯光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33~35 小题。
黑暗来了,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。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。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,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。我只得失望地走了。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。已经走了四五步,我忽然掉转头,再看那个建筑物。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。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,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。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,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。那应该是姐姐
爱尔克点的灯罢。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,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,她一直到死都在等 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。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。
街道仍然是清静的。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。在这里不会有人 歌咏这样的故事。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。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。
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,我离开这个城市、这条街的时候,我也曾有一个姐姐,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,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。我相信自己的诺言。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,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,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。
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 “偶然”毁坏了。这应该是一个 “意外”。但是这 “意外”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。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,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。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一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,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。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,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。他想往上爬,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,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。对于姐
姐,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,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。她寂寞地活着,寂寞地死去。死带走了她的一切,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。
33.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有什么作用? (4分)
34.姐姐的死给同时代的青年以怎样的启示? (4分)
35.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属于哪种叙述方式? (2分)
(三)阅读戴望舒 《偶成》,然后回答36~38 小题。
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,
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,
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,
再听见明朗的呼唤——这些迢遥的梦。
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
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,
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,
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。
36.这首写于1945年5月31 日的诗,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?最能表达这种信念的是哪两个 意象? (4 分)
37.请说明 “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,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”的深刻寓意。 (4分)
38.这首诗基本的表现手法是什么? (2分)
四、作文:50分。
39.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
老子在 《道德经》中说, “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”
意思是说,谋划难事大事,要从易处和小处考虑。天下的难事,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;天下的大事, 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。
请根据上述材料,自己确立题目和角度,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,字数不少于800字。
一、选择题
1. 【答案】B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史学著作的相关知识。
【应试指导】 《春秋》是编年体史书; 《战国策》是国 别体杂史; 《史记》是纪传体通史; 《汉书》
为纪传体 断代史。
2. 【答案】A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与贡献。
【应试指导】 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民本思 想是孟子提出的,并非是孔子思想理论。
3. 【答案】C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知识。
【应试指导】《春蚕》 《秋收》 《残冬》为茅盾的“农村 三部曲”;《雾》 《雨》 《电》为巴金的 “爱 情三部曲”; 《家》 《春》 《秋》为巴金的 “激流三部曲”; 《毁灭》 《踪 迹》 《背影》是朱自清的
作品。
4. 【答案】D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。
【应试指导】 《张中丞传后叙》讲述的 “睢阳保卫战” 中的英雄人物有张巡、许远、南霁云,贺兰进 明在此 役中未对巡、远二人施以援手,其非作者所认为的 英雄。
5. 【答案】C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诗歌的体裁。
【应试指导】 《山居秋暝》为五言律诗;《关山月+和 戎诏下十五年》为乐府旧题诗;《蜀相》为七言 律诗; 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为七言歌行体。
6. 【答案】A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中心论点。
【应试指导】 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从后唐庄宗李存勖 征伐敌国、统一中原,又骄纵享乐、身死国灭的 典型 事例,归纳出“盛衰之理,虽日天命,岂非人事哉”的 重要史学观点。
7. 【答案】B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。
【应试指导】曹操为2世纪至3世纪时期的人;王 安石生活在11世纪;韩愈生活在8世纪至9世纪; 辛弃疾主要生活在 12世纪,故ACD三项均可 排除。
8. 【答案】D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知识。
【应试指导】 《边城》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; 《故 都的秋》是郁达夫的散文作品; 《论快乐》是
钱钟书 的散文随笔。
9. 【答案】A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。
【应试指导】 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 从”出自《论语 ·子路》。
10. 【答案】C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。
【应试指导】A项中 《狂人日记》为短篇小说;B项 中郁达夫并非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;D项中
《炉中煤》创作于1920年, 《雨巷》创作于1927年,均非抗战时期的作品。
11. 【答案】B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知识。
【应试指导】欧·亨利作品主要以“含泪的微笑” 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城市里市民和小人物的悲欢 和
他们真挚的友情与爱情。
12. 【答案】D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。
【应试指导】《李将军列传》出自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,通过对李广一生经历的记叙,突出李广“天下 无
双”的武功武德,也记叙了李广终生不得封侯的 悲惨遭遇。
13. 【答案】A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。
【应试指导】 《郑伯克段于鄢》-文中,姜氏育有二子,长子郑伯寤生,为姜氏所恶,次子共叔段为姜氏
所偏爱。
14. 【答案】D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成语的出处。
【应试指导】狡兔三窟出自《冯谖客孟尝君》, “狡 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
枕 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”。
15. 【答案】C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作品的修辞手法。
【应试指导】《声声慢 ·寻寻觅觅》一词充分地利 用了九组叠字渲染气氛,表情达意,使全词在声音 节
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,真切 地描绘出作者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。
16. 【答案】B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“而”字的用法。
【应试指导】A项中“而”表转折,为 “却” “但是”之 意;B项中“而’’表顺承,为 “才” “就” 之意;C项中 “而”无实义,作助词;D项中“而”表方式或状态。
17. 【答案】B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对一词多义的理解。
【应试指导】A项中的 “所”分别为 “大约,许”和 “地方,处所”的意思;B项中的 “无”均为 “不 要”的 意思;C项中的“卒”分别分 “突然”和 “差役”的意 思;D项中“为”分别为 “当作”和 “替” 的意思。
18. 【答案】A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被动句的相关知识。
【应试指导】A项中“以来之”意为 “以使之来”,故 此句为使动句;B项 “不可除”意为 “不能被尽
除”; C项 “见笑”意为 “被取笑”;D项 “为天下笑”意为 “被天下人嘲笑”。
19. 【答案】C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字词的含义。 【应试指导】C项中“被”为动词,意为 “穿着”。
20. 【答案】D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。
【应试指导】D项 “供养无主”在文中意为 “祖母无 人供养”。
二、文言文阅读
21.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?抑本其成败之迹,而皆自 于人欤? (2分)
22.①论证其所以得天下;②论证其所以失天下。(2 分)二者构成对比关系。 (2分)
23.反问。 (1分)以两个反问句回扣主题,强调 “得” “失”都是由人事决定的。 (3分)24.第一层 划在 “终不言家产事”后;第二层划在 “竟 死”后;第三层划在 “士以此爱乐为用”后;余下为 第四
层。 (3分)
25.正直廉洁、体恤士卒、精于骑射、治军简易、宽缓不 苛。 (4分)
26.他专门把射箭当作游戏,一直到死。 (3分)
27.作者借物寓意,表达内心的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 不遇的感慨与愤懑,也表现出对如“伯乐”一般的 能 识别人才、任用人才的人的渴求。 (4分)
28.“千里马”比喻有才能的人士;“伯乐”代表能够识 别人才、任用人才的贤士。 (4分)
29.(1)食: SI。 (1分) (2)石:dan。 (1分)
三、现代文阅读
30.揭示封建军阀统治之下,封建等级制度严酷的社会现实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反动与黑暗。 (3分)作者以比喻、对比的手法揭示这个现实。 (1分)
31.所谓中国固有的文明,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
32.对比、排比。 (2分)
33.作者以姐姐为例,控诉封建家庭、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春与生命的罪恶,从而抨击和否定了整个封建家庭、封建社会。而姐姐的悲剧说明只有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,才能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道路。 (4分)
34.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家庭和礼教的“平坦”道路,实际上是一条窒息青春和生命的死路,只有冲破旧家庭、旧礼教的束缚,才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(4分)
35.插叙。 (2分)
36.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。 (2分)春天和凝冰两个意象。 (2分)
37.好东西指的是美好的愿望和渴望,这句诗的深刻寓意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生命力只是暂时因专制
(暴政而被窒息冻结’但是它们永远都在。(4分)
38.象征。 (2分)
四、作文
39.作文评分标准
用的人肉的筵宴。所谓中国’其实不过是安荧莲人肉筵宴的厨房。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就是/人。 (4分) 类别\项目 A 内容 B语言 C篇章 评分标准 以47分为基准分,适当浮动:a.具备B项和另 一类卷 中心突出 行文流畅 结构严谨 一项条件,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,获得基准分;b.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,酌情加分 (其中B (45~50分)见解深刻 语言准确 层次明晰 项突出的,获得满分);c.具备上述一项条件,而另 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,酌情减分以40分为基准分,适当浮动:a.具备B项和另二类卷 中心明确 文从字顺语结构完整 一项条件,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,获得基 言基本准确 准分;b.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,酌情加分 (其中B (37—44分) 内容充实层次分明 项比较好的,获得本类卷最高分);c.具备上述一项条件,而另两项只汰到 娄卷标准的,酌情减分三类卷 中心明确 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 以33分为基准分,适当浮动:a.基本具备上述 三项条件的,获得基准分;b.其中B项比较好一些
(30—36分) 内容尚充实 有个别病句 层次清楚 的,酌情加分;c.另有某些缺点的,酌情减分, 四类卷中心不明确 语言不通顺 结构不完整 以25分为基准分,适当浮动:a.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,评为四类卷,获得基准分.b.另两项稍好一 (21 ~ 29内容空泛 病句较多 层次不清
版权声明:本文“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(大学语文) ”来自“云南成考网”,内容来自互联网,有关成考高起专、高起本、专升本的报名时间、入口、费用等信息内容请以云南招生考试网为准。若转载,请注明:http://www.chengkao.yn.cn/snews/467.html,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版权等相关问题,请给我们致电或留言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和回复。